在2025年6月的塔什干,一场国际投资论坛引发全球资本瞩目——第四届塔什干国际投资论坛签署协议与备忘录总额达305亿美元,这一数字近乎前三届总和(440亿美元)的七成。仅仅一个月后,中资企业又带着12亿美元加码乌兹别克斯坦Zaamin科技园项目,该园区作为中亚近年投资规模最大的园区之一,正以“中国资本+乌方主导”模式快速推进,家电、建材等产业加速聚集。曾经在中亚地区常被视为“老二”的乌兹别克斯坦,如今突然成为全球资本追逐的热点,背后是政策、资源、人口三股力量的共同驱动,更催生出三大潜力赛道,为全球企业打开了新的投资窗口。
长期以来,乌兹别克斯坦在中亚的存在感似乎始终落后于“老大哥”哈萨克斯坦,无论是地理位置的辐射力还是政策倾斜度,都难分伯仲。但从2016年开始,一系列变革悄然发生,让这个中亚国家逐渐挣脱“资源依赖型”标签,走上高速发展之路。
政策改革红利是乌兹别克斯坦吸引资本的“敲门砖”。自米尔济约耶夫上任后,该国开启了力度空前的改革:推动货币自由化、放开汇率管制,打破了外资进入的金融壁垒;修订《外商投资法》,简化审批流程,让企业落地效率大幅提升;专门成立投资促进部门,为外资提供“一站式”服务,从政策层面消除了投资顾虑。这些举措如同为乌兹别克斯坦装上“加速器”,使其从过去的“投资谨慎区”变成了“政策友好型”市场。
能源与基建双轮驱动,则为乌兹别克斯坦夯实了发展根基。作为传统资源型国家,乌兹别克斯坦并未沉迷于能源出口的短期利益,反而主动谋求转型:2025年计划投资建设1400兆瓦热电站、光伏电站等新能源项目,向清洁能源领域发力;同时启动总规模45亿美元的PPP项目,覆盖公路、铁路、变电站、水利灌溉等关键基建领域。这一系列动作不仅解决了国内基础设施老化的问题——比如部分地区输电线路使用超40年、冬夏用电高峰频繁断电的困境,更搭建起连接中亚乃至欧亚的交通与能源网络,为产业落地提供了硬件支撑。
人口红利是乌兹别克斯坦最具潜力的“隐形资产”。作为中亚第一人口大国,该国总人口超3600万,其中30岁以下的黄金劳动力占比超过60%。这意味着两个核心优势:一方面,充沛的年轻劳动力为制造业、建筑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了充足供给,降低了企业用工成本;另一方面,年轻化的人口结构催生了旺盛的消费需求,线上消费、数字支付、智能家电、新颖快消品等领域的市场潜力正加速释放,形成“生产-消费”的良性循环。
如今的乌兹别克斯坦,早已不是那个仅靠能源和棉花出口支撑经济的国家。在政策、能源、人口的多重利好下,三个领域正成为全球企业争夺的“香饽饽”,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能。
工程建筑行业迎来“爆发期”。2025年8月至2024年初,乌兹别克斯坦密集出台52份建筑行业改革文件与法令,新版《城市规划法》正式落地,为行业发展划定了清晰框架。目前,该国已启动346个建筑业项目,总投资达36亿美元,涵盖住宅建设、商业综合体、公共设施等多个领域。随之而来的,是家具与装修、工程机械与施工设备、能源电力配套等上下游产业的需求激增,相关招标工作已全面展开,对于具备工程技术优势的企业而言,这无疑是切入中亚市场的绝佳时机。
能源与清洁领域是乌兹别克斯坦的“蓝海市场”。受大陆性干旱气候影响,乌兹别克斯坦的季节温差极大——夏天炎热如中东,冬天寒冷似东北,这让冬夏两季的用电需求格外旺盛。但由于输电线路老化,当地频繁出现断电问题,便携式太阳能系统、储能设备、光伏逆变器等产品成为“刚需”。与此同时,该国大规模推进光伏电站、风电项目建设,对相关配套设备与技术的需求缺口巨大。对于在新能源领域已形成全球竞争力的中国企业来说,这里不仅是近邻市场,更能凭借技术与成本优势快速占据主导地位。
消费品市场则是乌兹别克斯坦的“潜力黑马”。尽管该国人均GDP仅3161美元,但居民每月可支配收入高达470美元,与我国水平基本持平。这意味着当地消费者具备较强的购买力,且对新兴消费品的接受度极高:新款智能设备、智能家电能快速渗透家庭,时尚服装、配饰、美妆护肤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健康产品、运动休闲品类也逐渐成为消费热点。中国企业在这些领域拥有天然优势——性价比高、产品样式丰富、渠道布局灵活,恰好契合当地市场需求,有望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从塔什干国际投资论坛的305亿美元签约,到Zaamin科技园的企业投产;从政策改革的持续深化,到能源基建的全面升级;从人口红利的潜力释放,到三大赛道的机会凸显,乌兹别克斯坦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成为中亚乃至全球投资版图中的“新星”。
对于全球企业而言,现在入局乌兹别克斯坦,不仅能抢占新兴市场的“先发优势”,更能借助该国的区位优势与政策红利,辐射整个中亚及欧亚经济联盟。而随着9月中亚商务考察团再次启程,深入塔什干与阿拉木图探寻机遇,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看到这个国家的潜力——乌兹别克斯坦的“黄金时代”,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