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近期,乌兹别克斯坦一场持续 8 个月的大规模生态整治行动取得显著成效。该国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部通过密集检查与严格执法,已暂时关停 57 家存在严重环境违规的工业及经营性场所,同时推动百余家单位整改,以强硬姿态向大气污染 “亮剑”,全力筑牢生态安全防线。

此次整治行动聚焦大气污染源头治理,覆盖范围广、执法力度大。据官方数据显示,自行动启动以来,执法部门累计排查出 281 起生态违规案件,为精准打击违法排污行为,政府组建了多支专项工作组,创新开展夜间突击检查。在 174 次夜间执法行动中,1452 个存在潜在排污风险的对象被纳入重点监管清单,涵盖工业厂房、温室农场等各类可能产生有害排放的场所,有效遏制了企业 “昼停夜排” 的偷排乱象。

严格的执法手段为整治行动提供坚实保障。针对查实的违规行为,生态部门已对 154 名直接责任人开具行政罚单;对 20 家污染问题突出、整改难度大的企业,直接提起诉讼并强制要求停产;加上 91 起已执行的行政管控措施,最终实现 57 家企业全面停工整改,直至污染问题彻底解决。值得关注的是,企业配合度逐步提升,目前已有 179 项违规问题完成整改,11 台新型环保锅炉、19 套过滤系统及 12 台除尘设备先后落地安装,污染物减排效果初步显现。

首都塔什干周边区域成为此次整治的 “重中之重”。2024-2025 年冬季,执法人员对塔什干近郊 630 家温室农场展开专项排查,发现 40 家农场违规使用橡胶废料、汽车轮胎等违禁燃料供暖。这些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大量有毒物质,对周边空气质量与居民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对此,生态部门果断对 32 家未达环保标准的温室农场提起诉讼,强制要求其停止违规运营。

乌兹别克斯坦生态部门特别强调,焚烧轮胎等违禁燃料的危害远超普通污染。轮胎中含有的硫、汞、镉、铅等有毒元素,在燃烧时会生成二噁英、呋喃等剧毒化学物质,这些物质不仅会严重破坏大气环境,更会通过呼吸、食物链等途径进入人体,诱发多种慢性疾病甚至癌症,对民众健康构成直接且持久的威胁。

为从技术层面提升污染治理能力,生态部门积极推广高效治污设备,其中静电除尘器被列为重点推荐技术。该设备利用静电吸附原理,可捕捉烟气中 99% 的粉尘与煤烟颗粒,能大幅降低工业排放对大气的污染强度,为企业实现 “达标排放” 提供可靠技术支撑。

此次大规模生态整治行动,既是乌兹别克斯坦践行生态保护理念的具体实践,也彰显了政府守护民众健康的决心。未来,随着整改措施的持续落地与环保技术的广泛应用,乌兹别克斯坦的空气质量有望得到进一步改善,为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