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当欧亚大陆的地缘经济格局进入深度调整期,一场由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主导的 “区域协作革命” 正悄然展开。2025 年 8 月 22 日,在土库曼斯坦 “阿瓦扎” 国家旅游区的土库曼巴希市,三国领导人 —— 阿塞拜疆总统伊利哈姆・阿利耶夫、土库曼斯坦人民领袖库尔班古力・别尔德穆哈梅多夫、乌兹别克斯坦总统沙夫卡特・米尔济约耶夫 —— 齐聚一堂,用一份份沉甸甸的合作协议,勾勒出横跨能源、交通、人文的战略蓝图。这场会晤不仅终结了部分领域的历史分歧,更标志着里海 – 中亚区域从 “分散发展” 向 “协同共赢” 的关键转折。

从 “争议” 到 “握手”:能源合作率先破局

能源,始终是里海国家协作的 “核心密码”,而此次三国合作的起点,正是一场极具象征意义的 “破冰”。曾让阿塞拜疆与土库曼斯坦存在争议的 “基亚帕兹 / 塞尔达尔” 油气田,被正式更名为 “多斯特卢格”(土库曼语中意为 “友谊”)—— 这个名字的背后,是两国搁置分歧、联合开发里海油气资源的决心。早在 2021 年,双方就已签署该气田的勘探备忘录;2023 年,阿塞拜疆国家石油公司(SOCAR)更是敲开了土库曼斯坦能源市场的大门,就参与更多油气项目展开深度磋商。

数据是合作成果最直观的证明:2025 年年初至今,阿塞拜疆已从土库曼斯坦进口 1.87 亿立方米天然气,交易额达 2800 万美元,能源贸易的 “朋友圈” 正持续扩容。而阿塞拜疆与乌兹别克斯坦的能源合作,则瞄准了更广阔的未来。“SOCAR 已启动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油田开发项目,我们期待未来一两年能传来重磅消息 —— 尤其是在乌兹别克斯坦发现大型油田的进展,这将是三国能源协作的里程碑。” 阿利耶夫总统在会晤中的表态,道出了三方对能源共赢的期待。从里海气田到中亚油田,一条贯穿三国的能源合作带正逐步成型。

交通突围:打造 “里海 – 欧洲” 黄金走廊

如果说能源是三国合作的 “基石”,那么交通与物流就是连接未来的 “动脉”。此次会晤签署的《三方交通与物流合作备忘录》《国际航空运输发展备忘录》,直指一个核心目标:让中亚与欧洲的货物运输 “走得更顺、走得更快”。

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的话点明了关键:“我们详细规划了土库曼巴希港、巴库港的运力衔接,要让现有运输路线‘串珠成链’。” 而即将投运的赞格祖尔走廊,更是这场交通突围的 “王牌”—— 这条走廊一旦开通,中亚货物前往欧洲的运输时间将大幅缩短,无论是能源资源、铀矿等战略物资,还是日常消费品,都能通过这条 “黄金通道” 高效流通。对三国而言,这不仅是一条交通线,更是撬动欧洲市场的 “金钥匙”:阿塞拜疆的巴库港将成为枢纽,土库曼巴希港承接里海轮渡运输,乌兹别克斯坦则作为中亚腹地的 “起点”,共同构建起 “成本更低、时效更高” 的运输网络,彻底改变欧亚货运的传统格局。

不止经济:政治与人文织就 “合作安全网”

三国的协作,从未局限于经济领域。在此次会晤中,《阿塞拜疆菲祖利市与土库曼斯坦阿尔卡达格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议定书》的签署,让人文交流有了更具体的载体;而三方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 “相互支持倡议” 的承诺,则夯实了政治合作的根基。

“我们的对话基于平等,目标是整个区域的和平稳定。” 别尔德穆哈梅多夫的表态,道出了三国政治协作的核心逻辑。从能源争议的化解,到交通网络的共建,再到人文与政治的联动,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正在编织一张 “合作安全网”——这张网不仅能抵御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更能为区域发展注入长期稳定的动力。

如今,阿塞拜疆正凭借这场三方合作,加速确立 “南高加索 – 中亚连接枢纽” 的地位:巴库港成为物流核心,SOCAR 主导能源协作,赞格祖尔走廊打通交通命脉。正如阿利耶夫总统所言:“交通、能源、文化 —— 这些合作重点已部署到位,接下来就是让蓝图变为现实。” 当里海的海风遇见中亚的戈壁,这场由三国联手推动的 “区域变革”,或许将重新定义欧亚大陆的经济地理版图。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