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近日,哈萨克斯坦官方宣布将启动一项全新的核能开发项目 —— 本地化核燃料生产计划,旨在构建完整的核燃料循环体系,为国内核电站提供稳定供应保障,同时探索国际市场出口潜力。这一举措不仅标志着该国在能源自主化进程中迈出关键一步,也将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核能领域的合作地位。

从项目推进现状来看,当前哈萨克斯坦原子能机构正围绕核燃料循环发展、本地化生产落地等核心问题开展深度调研,同时与国际合作伙伴展开多轮磋商,重点敲定技术参数、经济成本核算及组织协调机制等关键细节。由于项目涉及国际设备采购、技术适配等复杂环节,官方明确采用 “分阶段实施” 策略,确保每一步推进都具备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合理性。

核燃料生产与核电站核心设备选型的强关联性,成为项目规划的重要考量因素。哈萨克斯坦原子能机构解释,不同类型的核反应堆需匹配专属设计的燃料组件,因此本地化生产将采取 “与合作伙伴联合推进” 的模式:先确定反应堆设备供应商,再针对性开发适配的燃料组件,最终产能规模需待技术参数敲定、经济测算完成后正式确定。而生产地点的选择,也将随着合作条件的逐步明确而最终落地。

值得关注的是,哈萨克斯坦在核燃料相关领域已具备一定产业基础,这为新项目的推进提供了重要支撑。位于乌斯季 – 卡缅诺戈尔斯克的乌尔宾冶金厂,目前已拥有生产核燃料芯块和发热组件(ТВС)的成熟经验与基础设施;其旗下 “乌尔巴 – 发热组件”(Ульба-ТВС)公司自 2021 年起,便已实现向中国核电站出口发热组件,展现出较强的技术输出能力与国际市场认可度。

对于哈萨克斯坦而言,此次核燃料本地化项目的战略意义远超 “保障能源供应” 本身。从短期来看,项目将直接实现国内核电站核燃料的 “自给自足”,大幅降低对外部供应的依赖,规避国际能源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从中长期来看,项目将进一步丰富该国核工业产品品类,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 —— 在现有发热组件生产基础上,拓展核燃料完整产业链,同时创造大量高质量就业岗位,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更重要的是,这一项目将助力哈萨克斯坦在全球核能合作中提升话语权。作为中亚地区重要的核能国家,哈萨克斯坦此前已在核燃料原材料供应、相关组件生产领域与多国建立合作,此次本地化项目的落地,将使其从 “核工业中间产品供应方” 向 “完整核燃料解决方案提供方” 转型,进一步强化其 “可靠核能合作伙伴” 的国际形象。

目前,哈萨克斯坦原子能机构正加速推进项目前期筹备,与合作伙伴的技术对接、经济测算等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随着各项组织协调问题的逐步解决,这一核燃料本地化项目有望成为该国能源转型与产业升级的 “新引擎”,为区域能源安全与全球核能合作注入新活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