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5 月 30 日的阿斯塔纳国际论坛,不仅是全球议题的交流平台,更成为哈萨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深化经贸合作的 “关键赛场”。当天,吉尔吉斯斯坦内阁第一副主席 Daniyar Amangeldiyev 与哈萨克斯坦副总理兼国家经济部长 Serik Zhumangarin 趁热打铁举行会晤,当着国际目光明确一项重磅目标:到 2030 年,将两国年度双边贸易额从 2024 年的 17 亿美元,一举提升至 30 亿美元,用近一倍的增长幅度,书写中亚邻国务实协作的新篇章。
这份雄心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持续攀升的贸易数据之上。2025 年第一季度,两国贸易额已交出 4.351 亿美元的亮眼成绩单,同比增幅达 25.2%—— 其中哈萨克斯坦对吉出口 3.419 亿美元,从吉进口 9330 万美元,进出口双向增长的态势,为 30 亿美元目标筑牢了 “起步基石”。更关键的是,这一目标并非单纯的数字冲刺,而是对两国总统此前 “深化经济一体化” 战略的具体落地,背后是产业链互补、基础设施联动、政策协同的多重支撑。
为让目标从 “蓝图” 变 “现实”,两国在会晤中敲定了核心抓手 —— 一份 “贸易扩张路线图” 草案。哈萨克斯坦率先释放合作诚意,明确计划将对吉出口额再增 2.6 亿多美元,且出口品类精准瞄准吉国最迫切的需求:石化产品将填补吉国工业能源缺口,各类食品可保障民生供给,冶金产品则为吉国制造业升级提供原材料,通过 “按需供给” 让贸易增长更具韧性。
在所有合作领域中,农业堪称两国贸易的 “增长引擎”,热度持续攀升。目前农产品已占据双边贸易额的 20%,2025 年一季度更是迎来爆发式增长,同比增幅高达 40.7%。仅这三个月,哈萨克斯坦就向吉尔吉斯斯坦输送了 3400 吨谷物、1.09 万吨面粉,成为吉国粮食安全的 “稳定后盾”。而吉尔吉斯斯坦的 “早季果蔬优势” 也得到充分尊重 —— 哈萨克斯坦正式批准其 “边境绿色通道” 提议,让吉国的新鲜果蔬能以最快速度通关,既避免了生鲜损耗、保障了农户收益,也让哈国消费者吃上了更实惠的应季食材,实现 “双赢”。
如果说贸易路线图是 “方向指引”,那跨境物流基础设施就是 “打通血脉” 的关键。两国正联手打造的 “边境工业贸易物流综合体”,堪称中亚物流合作的 “旗舰项目”。这个综合体选址极具战略眼光,紧邻哈吉边境的卡拉苏(Karasu)与阿克蒂莱克(Ak-Tilek)检查站,未来将成为中亚数一数二的货物集散中心,集货物 consolidation(集散)、加工、中转于一体,彻底解决以往跨境物流 “分散、低效” 的痛点。目前项目推进速度喜人:哈萨克斯坦已划拨 50 公顷土地,吉国配套 40 公顷,投资方已确定,总体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正在紧锣密鼓推进,预计建成后将让两国货物通关效率提升至少 30%。
与此同时,哈萨克斯坦在扎姆比尔州(Zhambyl region)布局的 “阿拉套(Alatau)工业园区”,也将与这个物流综合体形成 “黄金搭档”。园区内规划建设农产品加工厂、消费品生产线、建材制造厂,未来吉国的农产品可直接运到园区加工增值,哈国的工业制成品也能通过物流综合体快速进入吉国市场,形成 “生产 – 加工 – 运输 – 销售” 的完整产业链闭环。
交通网络的升级则为贸易与旅游 “双赋能”。会晤中,两国重点讨论了 “阿拉木图 – 伊塞克湖替代公路” 的建设事宜 —— 这条公路一头连着哈萨克斯坦最大城市阿拉木图(经济重镇),另一头通向吉尔吉斯斯坦的 “旅游明珠” 伊塞克湖,建成后不仅能将两地货物运输时间缩短近一半,更能激活沿线旅游经济:哈国游客去伊塞克湖度假更便捷,吉国也能承接更多阿拉木图的商务客流,让 “贸易 + 旅游” 成为拉动双边经济的新支点。
从当前布局来看,哈萨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正用一套 “精准组合拳” 推进 30 亿美元贸易目标:以路线图明确方向,以农业合作夯实基础,以物流枢纽打通血脉,以交通升级拓展空间。这种基于地缘相近、产业互补的合作模式,不仅能让两国经贸再上台阶,更将成为中亚国家 “邻里互助、协同发展” 的典范,为整个区域的经济一体化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