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哈萨克斯坦媒体近日披露,连接中国与欧洲的 “长生河” 号货运航线计划于 2026 年正式投入运营。这一航线以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为核心依托,将进一步激活 “铁路 + 海运 + 铁路” 的多式联运潜力,成为中哈高质量共建 “一带一路” 背景下,亚欧供应链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新支点。

“长生河” 号的规划落地,植根于跨里海通道近年来的爆发式增长与基础设施升级。作为连接中国西部、中亚至欧洲的最短多式联运路线,该通道从中国出发经哈萨克斯坦,跨越里海至阿塞拜疆巴库港,再经格鲁吉亚、土耳其进入欧洲腹地。仅过去一年,哈萨克斯坦境内段货运量较 2023 年激增 33 倍,2024 年更是实现跨里海运输第 10 万标箱的里程碑突破,旺盛的市场需求为 “长生河” 号提供了坚实支撑。

航线的核心枢纽 —— 哈萨克斯坦阿克套港的现代化升级,成为 “长生河” 号运营的关键保障。由中国连云港港口集团与哈方企业合资建设的阿克套港集装箱枢纽项目一期先导区已于 2025 年 6 月启用,这个总面积 19 公顷、年设计吞吐量 24 万标箱的枢纽,配备 3 条铁路装卸线及 690 个平面箱位,可实现集装箱转运、查验、危险品处理全流程作业。“相当于为这条 7000 公里的陆海联运大动脉加装了现代化‘加油站’和‘调度站’,” 哈铁快运股份公司总经理达米尔・科扎赫梅托夫表示,这将大幅缩短中、中亚与欧洲间的货物运输时间。

“长生河” 号的运营将进一步放大跨里海通道的比较优势。相较于传统海运 30 天以上的运输周期,该航线依托枢纽协同可将全程压缩至 12-15 天,成本仅为空运的 1/5,尤其适合家电、汽车等时效性强的产品。更关键的是,其 “绕开敏感区域” 的路线设计,为应对地缘政治波动提供了稳定替代方案 —— 在北部走廊受不确定性影响的背景下,这条通道已成为保障亚欧供应链安全的 “生命线”。哈萨克斯坦副总理茹曼加林透露,通过航线优化与运力提升,跨里海通道货物运输量有望突破 1000 万吨。

这一航线更是中哈十年物流合作的深度延续。从 2014 年中哈 (连云港) 物流合作基地启用,到 2017 年参股 “霍尔果斯 – 东门” 无水港,再到如今阿克套枢纽落地,两国已构建起 “三节点枢纽一体化” 网络。2024 年,中哈双边贸易额达 438 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中国连续多年稳居哈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这种利益共同体为航线运营提供了制度保障。“中国不仅是设备供应商,更是新型运输方案的可靠伙伴,” 达米尔・科扎赫梅托夫强调,中方在物流数字化、现代管理技术上的经验将助力航线效率提升。

随着 2026 年 “长生河” 号的启航,跨里海通道正从 “补充路线” 向 “主力通道” 加速迈进。哈萨克斯坦计划到 2029 年投资 800 亿美元用于机车设施建设,阿塞拜疆、格鲁吉亚等沿线国家也在推进海关协同与设施衔接。这条承载着 10 万标箱荣耀的物流通道,未来将不仅输送货物,更将成为连接亚欧经济、深化区域合作的重要纽带。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