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阿拉木图启动了哈萨克斯坦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机场改造工程 ——“地平线” 总体规划,这一战略发展计划旨在到 2050 年将阿拉木图国际机场打造为欧亚地区的主要航空枢纽,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将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深远且多元的影响。

“地平线” 项目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从 2025 年持续至 2028 年底,期间将实施 130 个项目,总价值 3.62 亿美元,资金来源于机场自有资源、银行贷款和私人投资,不涉及国家担保或预算补贴。这种多元的资金筹措方式,既减轻了国家财政压力,也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为后续带动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有政府、企业、航空公司、公共组织和行业资深人士代表出席的启动仪式上,阿拉木图国际机场总裁戈克・科塞表示,该机场今年将接待 1250 万名乘客,其中一半是国际旅客,每日有 150 个航班。他说:“‘地平线’是我们对时代挑战的回应。我们正在打造现代化、环保且技术先进的基础设施,未来每年可服务多达 4000 万名乘客。” 未来乘客接待能力的大幅提升,意味着更多的人流将汇聚于此,这无疑会给当地相关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项目第一阶段包括全面重建国内航站楼、修建一条 4400 米长的滑行道、一条混凝土跑道,以及一个配备试剂收集和回收系统的新除冰垫;还将重新规划 VIP 停机坪和飞机停车位、货运停机坪和机库,新建一座酒店和多层停车场,并升级机场综合体和加油系统。这些设施的建设和升级,不仅能提升机场的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还将直接带动建筑业的发展,拉动钢材、混凝土等建材需求。同时,新建的酒店和多层停车场等设施,也为后续旅游业的发展做好了准备。

该项目还将产生社会影响,第一阶段预计将创造 1800 多个建筑岗位(如工程建设、设备安装等)和 550 个永久性岗位(如机场运营、后勤服务、酒店管理等),直接提升当地居民收入水平,缓解就业压力。随着后续阶段推进,物流中心、航空制造设施等配套项目落地,还将催生更多技术型、管理型岗位,吸引劳动力向阿拉木图聚集。

项目特别关注环境问题,首次对附近居民楼实施大规模隔音计划,目前已有 20 栋房屋完成隔音处理,计划年底前达到 100 栋,未来达到 300 栋。此外,机场还将建成一个现代化除冰平台,能够收集和处理试剂且不损害环境,这在中亚地区尚属首批此类项目之一。作为中亚首个大规模环保型机场项目,其现代化设施和绿色标准将提升阿拉木图的城市形象,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比如跨国企业可能因交通便利性提升而选择在阿拉木图设立区域总部,或扩大在当地的生产布局。

到 2050 年 “地平线” 项目所有阶段完成后,阿拉木图机场预计将具备每年接待 4000 万名乘客的能力,拥有多达 150 个飞机停车位、3 条跑道、一个物流中心、航空航天区、制造设施和一个经济特区。3 条跑道、货运停机坪及物流中心的建成,将提升阿拉木图作为欧亚枢纽的货运效率,降低跨境物流成本,这对当地进出口贸易(如农产品、工业制品)和跨境电商发展尤为关键,有助于扩大本地商品的国际辐射范围。而航空航天区和制造设施的落地可能吸引航空维修、零部件生产等企业入驻,推动本地高端制造业发展。项目配套的 “经济特区” 政策(如税收优惠、简化审批)还将进一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从旅游业来看,机场接待能力从目前的 1250 万人次 / 年提升至未来的 4000 万人次 / 年,国际航线和客流的增加将直接带动当地酒店、餐饮、零售、景点等旅游相关产业扩张,新建的机场酒店及周边配套商业设施,可承接更多中转旅客消费。

将阿拉木图机场打造为 “欧亚主要航空枢纽” 的目标,意味着人流、物流、资金流的高效汇聚。一方面,枢纽地位将强化阿拉木图与欧亚主要城市(如莫斯科、迪拜、北京)的联系,促进商务往来和技术交流;另一方面,依托机场的交通网络,阿拉木图可更深入地融入 “一带一路” 倡议和欧亚经济联盟的合作框架,成为区域经济互动的核心节点,进而带动整个哈萨克斯坦的对外经济合作升级。

目前哈萨克斯坦经济对能源产业依赖度较高,而机场项目推动的旅游业、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属于非资源型产业,其发展将有助于阿拉木图乃至全国的经济结构多元化。例如,航空航天区的建设可能培育本地航空科技产业链,物流中心的运营可催生供应链管理等现代服务业态,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

综上所述,该项目不仅是基础设施的升级,更是阿拉木图经济从 “区域中心” 向 “欧亚枢纽” 跨越的关键支撑,其影响将渗透到就业、产业、投资、城市定位等多个层面,形成长期且持续的经济拉动效应。

Back To Top